抗原检测真是个好生意么?
记者 | 韩希言
编辑 | 吴晋娜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一位创业者向铅笔道“诉苦”:“按照常规的流程,新冠检测试剂盒审批需要两年。可两年后还需要它么?”
答案是:需要,只不过这次需要的是抗原自测试剂。这会引爆一个怎样的市场机会?
近日,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方案》发布当天,相关的13只个股涨停;互联网平台上线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预定,仅用半日就被抢购一空。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1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抗原检测行业也直接乘风登上风口,市场规模在机构们的研报中达到了近3000亿。市场需求量大、政策利好、技术门槛低……种种因素下,新冠抗原检测产品无疑是一门好生意,单是下游销售环节的毛利率就达到了60%。
不过,在某些方面,抗原检测正在重走核酸检测的老路,核酸检测的降价极有可能会同步到抗原检测身上。而从供需上讲,IVD(体外诊断产品)行业当前最重要的是满足于国家和社会对疫情的控制,很难或暂不应从市场化商业机会的角度上进行定位。
吸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医疗物资流通乱象的教训,有关部门也已经为抗原检测市场备好了综合监管体系。疫情反复,抗原纳入集采也是势在必行的事。在这种背景下。抗原检测还能再被打造成“风口”么?
- 01 -
3000亿“居家检测”风口来了?
“第一次给自己捅鼻子,下不去手怎么办?”工作在杭州的菲菲在朋友圈表示。
△ 一位杭州朋友发在朋友圈的新冠抗原自检测试剂产品
从上周末开始,杭州开始逐步免费发放“新冠抗原自测试剂”,争取每个人都要做核酸自检,并要求测试结果上传到社区,菲菲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实际上,杭州的人人自检并非特别现象。一切源于3月11日,相关部门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一位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解释道,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有所不同,抗原检测虽然灵敏度不及核酸检测,准确度相对较低,替代不了核酸检测,但是抗原检测的优势在于使用快捷方便,可居家自测,15分钟就可出结果,成本更低。
政策试行下,市场率先给出反应。《方案》出台当天,新冠肺炎检测概念股齐拉升。同花顺数据显示,当日,新冠肺炎检测指数涨幅接近7%。板块中的79只成分股,74只上涨,九安医疗(002432.SZ)、东方生物(688298.SH)、万孚生物(301087.SZ)、可孚医疗(301087.SZ)、博拓生物(688767.SH)、明德生物(002932.SZ)等13只个股涨停。
据国家药监局批准文件,截至目前,已有南京诺唯赞、北京金沃夫、深圳华大因源、广州万孚生物、北京华科泰生物、北京热景生物、北京万泰生物、天津博奥赛斯生物、重庆明道捷测、北京乐普诊断、浙江东方基因以及武汉明德生物共12家企业的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获批上市。
无疑,上述这些企业成为了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企业。
目前,已经有多地开始推行抗原自测,比如吉林省之前在疫情发布会上表示,已经向试剂生产企业订购1200万人份抗原检测试剂,并且多个电商、O2O平台也已上线相关产品。在价格方面,各平台零售的1人份试剂盒的价格在20~35元不等;5人份的价格在120元左右;20人份388~411元不等;25人份628元。
饿了么平台在商品详情中特意注明,“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按实际需求拍下,请勿多拍。”美团在卖药频道上线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预定,仅用半日就被抢购一空。在经历购买链接“灰色”后,商家紧急补货才得以恢复供应。
就连朋友圈也开始卖起了新冠抗原自检测产品。仔细一看,还是之前卖口罩的朋友。
△ 朋友圈已经有人在销售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从属性与功能来说,新冠抗原自测产品需求量巨大,因此有些机构宣称“居家检测风口”已来。有券商测算,假设产品出厂价6-10元/人份,取10%-50%的渗透率中位值30%,则对应国内每月新冠抗原检测空间在201.6-336亿元。换算成年,大约是2000—3000亿元的市场,比当初PD-1的千亿市场还要大上两三倍。
还有券商预计,假设新冠常态化下的社会开放后,按照新冠抗原检测的应用场景分为静态的自测以及动态的大规模检测,综合看,长期视角下抗原检测市场规模有2700亿元。
在多方视角下,又一个近3000亿市场,即将诞生。
- 02 -
市场竞争大战一触即发
实际上,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并非新鲜事物。
中国是抗原检测产品主要生产国家之一,但前期主要是用于出口。在国内相关政策尚未推行的时候,一部分企业就将目光放到海外。
新冠抗原自检在海外早已是重要的检测手段,已有数十家国内IVD(体外诊断产品)企业在德国、美国等国家获批销售抗原检测试剂盒。其中,艾康生物、九安医疗、东方生物的抗原检测产品获FDA批准,可用于OTC居家检测。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出口货值,超700亿元。
如今国内政策放开,上述企业将快速享有市场先发优势。不过,新冠抗原自测产品的技术壁垒并不算高,国内具备生产能力的药企非常多。有知情者透露,正在国家药监局排队等候审批的还有不少企业,并且官方也在积极推进。就比如说,3月12日第一批获批企业只有5家,而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12家。
海外之后,国内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大战一触即发。
从赚钱的角度,新冠抗原自测产品的确有厚利可图。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研报显示,目前我国抗原自检试剂的单人份生产成本约为2-3元,主要由生物原料、NC膜、塑料件、人工等四部分构成。其中,人工和塑料件的支出一般较为稳定,生物原料与NC膜的价格波动会对成本造成较大影响。
抗原自检试剂主要生产企业的原料自产比例较高,对成本有较强的调节能力。由此,广发证券认为,在极限情况下,生产成本可压低至1.5元(代工厂家接单价格为单件1.9-2.5元),最高至4元(出口美国等高要求市场)。
当然,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还存在前期研发投入之类的隐形成本,先把前面的窟窿补上,后面才能够赚钱。
随着新冠抗原自测产品逐步推行,相关价格也有很大几率会随之发生波动。据广发证券预测,假设各企业一般按照最高成本向监管部上报数据,参考核酸试剂价格,前期国内政府指导价/采购价可能在8元/人份左右,后期供应提升之后可能低至5元/人份。
参考国内核酸检测价格的走势,对于抗原检测而言,若完全以自费形式推行,那么随着越来越多检测试剂盒的获批上市,价格战在所难免;若产品被纳入医保报销,则势必会对价格有所调整。
有相关专家预测,抗原检测产品的“高价”未必能够维持太久。事实确实如此,为了抢占市场,目前已经有企业提前降价。
虽然价格下降会压缩企业一部分的利润空间,但由于需求量大,因此对于一些掌握供应链全链条的企业来说,仍然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 03 -
抗原检测真是个好生意么?
抗原检测产品具体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产品制造生产以及下游的终端销售,根据行业相关毛利率水平对行业毛利分配做出测算,测算后以终端销售价为基数,上中下游毛利占比分别为14%、24%和 60%。未来,整个新冠抗原上中下游产业链都大有可为。
根据平安证券研报介绍,抗原检测行业在短期内进入壁垒主要由注册证、供应能力两者构成。其中供应能力包括了终端产品的产能和生产原料的供应链控制能力。
若是放到长期来看,除产能外,对于IVD企业而言,下游的销售渠道是另一个竞争要素。此前IVD试剂产品销售的主阵地是在医院,而对于新冠抗原试剂盒,一方面是面向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另一方面则是OTC市场,代理商资源、药房/医药电商等渠道也颇为重要。
在某些方面,抗原检测正在重走上一波民间流通的所谓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老路,比如微商、代理商乱象,比如非医疗企业也想进来插一手。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朋友圈就流传出现了一款号称“3分钟读取结果、全程检测仅8分钟”的可以自检新冠病毒的试剂盒,虽不合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早在两年前,检测试剂盒就成为微商们带货的“爆款”。
一位IVD产品研发企业的创始人之前对铅笔道感慨,“整个行业现在并不健康。”在他看来,原本这个行业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从业者都是生物医药相关的人员,可能从学校出来之后直接入行,或者多多少少对试剂、抗体、核酸等专业有所了解。而今,行业中忽然冒出来很多外行人,从分销商、代理商,一直到厂商、供应商们,只要看到行业有发展机会的人,都想从里面去分一杯羹。
不健康的行业现状对于真正想要做事的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乱象下,很多代理商不管质量与资质,也不管不同类型产品的差别,在乎的只有差价与利润。
这次抗原检测相关产品上市的消息传开后,绝大多数药企虽然还未获国家药监局审批,但想做生意的代理商也已经纷纷提前找上门来,其中不乏投机者。
因为吸取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医疗物资管理问题上的教训,有关部门已经为抗原检测市场备好了综合监管体系。一位医药代理商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目前类似这样的新冠抗原试剂发售基本都是药店直接和试剂厂商签署的集团化的采购协议,而不会再有中间代理商存在的空间。
正如投资人们分析的那样,从供需上讲,IVD行业当前最重要的是满足于国家和社会对疫情的控制,很难或暂不应从市场化商业机会的角度上进行定位。现在疫情反复,抗原纳入集采,是势在必行的事。
“以疫情为触发点做投资和投机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专业人士看来,抗原检测产品未来的发展还是会根据疫情的变化而变化,想要再打造一个神话,难度有点大。
原文标题 : 3000亿超级风口来了:刚刚打响第一枪
关键词: 抗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