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洞见 | 全球先进新材料产业载体发展经验及思考

时间:2022-10-25 17:44:22       来源:火石产业大脑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前言

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支撑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当前全球各国在高技术产业竞争中争先抢占的发展制高点之一。“十三五”以来,我国已有多省市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在近期相继推出了“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集群、基地、园区等逐渐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目标和任务对新材料产业而言,也意味着更高的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载体空间组织要求。


(相关资料图)

我国新材料产业载体发展现状

1.整体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综合性新材料产业集群,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形成了特色化专业化产业集群。

图1: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以苏州纳米新材料集群为例,苏州早在2006年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前瞻布局并重点培育,形成了从原材料、装备、制备工艺到集成应用的纳米材料全产业链,目前跻身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群。回顾十五年余的发展历程,苏州先后培育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苏州纳米城、纳微先进微球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等先进创新载体,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形成了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同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挖掘产业新增长点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此外,通过引进国内国际领军企业和团队,积极整合优化科技合作资源,并持续打造纳米产业现代服务体系。

2.从细分领域布局来看,我国新材料产业载体重点涵盖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石化材料和先进有色金属材料。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35个新材料产业重点集聚区,产业分布集中在先进基础材料,在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布局较少。

图2:新材料各细分领域产业集聚区分布情况(单位:个)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园区等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目前获批设立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共278个。从地区分布来,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区主要集聚在江苏、山东、浙江、江西等地,其中江苏省拥有42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遥遥领先全国。

图3:主要省份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单位:个)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4.然而,对标国际上的新材料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我国新材料产业载体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在世界性和地域性上,我国虽已形成了一批新材料产业园区、基地及集群,但不论是载体规模、产品份额还是科技创新都尚未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实力和嵌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深度较为逊色。

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整体曾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占据全球市场一席之地的领军企业数量不多,在新材料领域,世界级的龙头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只有一定区域内的龙头企业大量集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先进制造集群才算真正形成。

另一方面,各地在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过程中都想抢占前沿和热门材料领域,在地方本位主义下争相出台各种产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在一定程度导致资源的无效消耗和本土市场割裂。例如近几年竞争如火如荼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各地纷纷招引外部项目,快速扩张产能。但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核心的的是工艺经验即know-how,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和工程化能力建设。因此存在大量在第三代半导体这一概念火热起来才进入市场的企业,真实有效产能很少,需要打问号的地方项目众多,市场上可见的实际产品非常少。这一无序竞争的结果就是丧失了培育系统性、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的机会。

在先进性上,我国新材料产业载体的创新动力和创新实力均较弱。我国一流的材料学科学府和机构院所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创新要素和载体在地理空间上存的错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另外,例如广东等地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多为市场驱动型,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缺少内生的创新能力。

全球先进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经验

美国硅谷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已形成微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等产业集群。日本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最大科研基地,汇聚了英特尔日本、SoftEther、住友化学等研发型企业。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于70年代在“技术立国”战略下设立,重点研究情报通信、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疗等。

表1:国外新材料园区发展案例研究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火石产业大脑·洞见

打造世界级先进新材料产业载体的建议

通过分析研究海外先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成果发展经验,我们总结了构建世界级先进新材料产业载体的几个要点:

1.无论是市场/企业主导还是高校/科研机构主导,都要充分发挥相应主体的引擎作用和联动效应。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释放新材料产业载体的发展空间和集聚效应。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政策、法规、资金等要素资源,调动企业内发的研发积极性。定期征集并发布关键核心技术工艺、智能化一体化装备及工程化需求等攻关指导目录,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并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对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关键设备实施进口税收优惠;进一步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新材料学科的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要高度重视当前处于研发阶段的多种前沿新材料和高端高值化应用方向,适度超前进行布局和规划,同时应防止投资碎片化;利用国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降低企业创新投入的后顾之忧,突破新产品初期应用的市场瓶颈,缓解“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现象;加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制度,支持新材料产业载体内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开展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在技术、产品、营销等多环节深度融入全球中高端价值链。

2.加快打造系统化、多元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创新和载体治理创新能力。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生态环境一个多组织、多主体和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无论是根据技术攻关成果研发新材料产品,还是将新工艺应用于材料性能的提升和改进,都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问题。需要积极建设和发展的服务载体包括新材料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专业技术人才网络、研发指导和技术资料数据共享平台、材料检测分析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经营战略)等。

3.完善人才循环机制,提高产业载体的内生创新动力。完善的人才循环机制有助于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有机生态闭环。例如硅谷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建设,并高度鼓励高校机构的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移甚至创业,企业员工可在科研院所继续教育,向技术型人才转化,为该地区人才的持续注入和“两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从政策层面,可以通过信用体系建设、税收优惠、投资评估服务等打破创业人才向天使投资人转化的障碍。此外,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包括基础配套设施、文化氛围、医疗保障、中介服务等,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沈黎明  审核 | 火石创造 冯雷 殷莉

原文标题 : 洞见 | 全球先进新材料产业载体发展经验及思考

关键词: 研究报告 新材料产业 产业集群 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