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ofo难寻,阿里5.16亿打了水漂

时间:2022-12-05 09:55:40       来源:侃见财经

一场有头没尾的创业,一场还不完的债。


(资料图)

也许戴威至今也没想明白,ofo到底是如何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12月1日,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纸诉状又将ofo推向了公众视野,起因浙江天猫技术起诉ofo小黄车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创始人戴威,要求偿还5.165亿元,并支付相应的利息约0.215亿元,共计约5.38亿元。

根据法院公告显示,戴威作为ofo的创始人、第二被告,其被要求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实际上,对于ofo以及戴威来说,这笔欠款能要回的几率微乎其微。因为首先,ofo总部难找,数千万用户的押金也未退,其次戴威已经上了失信人名单,也就是说他们是真的没有钱来偿还这笔债务。

由此可见,这笔债务很可能最后会不了了之。

根据资料显示,这笔债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在那个共享单车盛宴的尾声,ofo以旗下单车作为资产抵押,从阿里处换得了17.7亿元的融资,其后阿里更是领投了ofo E2-1轮融资,ofo次轮共获得了8.66亿美元的融资(约合人民币61亿元)。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资本的无脑投资给了这群刚毕业的年轻人无限的胆量,但是却忽略了风险这一常态。

最终,ofo倒在了2019年的冬天。

也许拒绝滴滴收购,戴威就关上了ofo最后的希望之门,而最终他也为他的任性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马化腾曾经说过,ofo的失败是因为“一票否决权”。

也许给年轻的创始人一些应有制约,给他手中的权力加一把锁,这才是造就一家伟大企业的必要步骤。

激情澎湃的岁月

自2012年之后,90后创业就成了一种潮流。

在资本热的时代,年轻人不需要经历漫长的原始资本积累,只需要有一个漂亮idea,加上互联网的外衣,自然会有大把的投资人来投资。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敢小瞧这些90后,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先投资了再说。

以至于他后来投出了超级黑马陈欧。

当然,投资是一个万里挑一的游戏,比如曾经创立了泡否科技的马佳佳也曾获得过徐小平30万的投资,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也获得过周鸿祎的青睐。

叛逆加上不按常理出牌成了这群90后的画像,站在现在的角度,当年他们大部分人创业其实都像一场闹剧,因为他们连商业最底层的逻辑和规律都没能弄清楚。

2014年,戴威同一帮同学创立了ofo,在那个互联网+的时代,在“共享经济+智能硬件”理论的加持下,一个租赁自行车的游戏被玩出了花。

当时,戴威提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将共享单车由一个传统的并不复杂的项目变成了一个网红项目。

在资本的无脑加持下,一年多的时间ofo就在全球20多个国家,250多座城市,投下了超过1000万辆自行车。

金钱泛滥的年代里,浮躁之风渐起,一些投资机构甚至一轮背调都没完成,企业已经完成了好几轮融资,企业的估值如同坐上了火箭,一日万里。

也许是来钱太容易,让这位年轻的创始人迷失了心智。在ofo快速扩张的时间里,戴威提出了超越谷歌的口号,那一年,ofo员工伙食参照的是谷歌标准,办公配置都超过了2000元,甚至高管年终都能领到一辆特斯拉。

创业是一个艰苦前行的过程,奢靡的生活只会让创业变了味道。

也许他们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是当时没有一个投资人觉得他们荒唐。

ofo失败带来的启示

雷军曾经说过:他不建议大学生毕业就开始创业,尤其是借钱创业,因为失败的概率非常之高,一些人或许还会因为生存的压力走上邪路。

2018年6月,在拿到阿里领投的61亿元之后的三个月后,ofo开始了全球大撤退,其相继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地退出。

当时,由于戴威拒绝了朱啸虎的合并提议,摆在他面前的就只剩下卖给滴滴唯一的一条路,但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和梦想。戴威强硬的拒绝了ofo最后的机会。

让戴威没想到的是,失败来得如此之快。

仅仅不到半年,ofo的资金链就已经断裂。为了拯救ofo,戴威想了不少办法,包括抵押借款。但是面对如此大的窟窿,戴威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扑面而来的压力,戴威曾忏悔地说:“有一段时间,我比较迷茫,甚至想放弃,但又觉得不能这么结束,还欠着这么多押金,我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2019年1月,ofo的众位合伙人开始陆陆续续退出公司管理层,戴威本人也被列入了执行名单。

在ofo最后的一个年会里,戴威告诉员工:“就算跪着也要走到最后”。

如今看来,这些豪言壮语不过是撤退前的烟雾弹,而戴威本人根本就没有像罗永浩那样承担责任的勇气。

其后,ofo越来越烂,歪招也越来越多。

为了利用用户退押金的心理,ofo甚至玩起了“好友下单奖励”,以及“充值退押金”的游戏。

不得不说,戴威和ofo真是无耻的典范。后来,戴威消失了,ofo也消失了,它的总部连自己人也找不到了。用户的押金不了了之,供应商们也只能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诉讼,可是他们等来的却是ofo子公司一家又一家的注销信息。

而戴威本人,除了一再的被限制高消费,个人没有付出其他更重的代价。也许再过几年,人们就会将ofo连同戴威彻底遗忘。

如今,阿里的一纸诉状将ofo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对于ofo来说,并无实质的影响,因为ofo名下已无可执行的财产,换句话说阿里的5.16亿几乎无要回来的可能。

综合而言,ofo是一场资本的大败局,在坑了用户的同时,资本也遭受到了反噬。对于资本而言,这并非一件坏事,因为它的例子时刻提醒资本不要盲目。但是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是无辜的,只希望他们的押金有朝一日能够退回。

原文标题 : ofo难寻,阿里5.16亿打了水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