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3的热度还没下去,进阶版GPT-4又来了。
(相关资料图)
3月15日凌晨,OpenAI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目前ChatGPT已经升级为这一全新版本。
“GPT-4是世界第一款高体验、强能力的先进AI系统,我们希望很快把它推向所有人。”OpenAI工程师介绍道。
ChatGPT不仅点燃了AI创业者的火,其凶猛之势也蔓延到Web3场域之中,它让2022年的“网红”Web3,再一次找到了出圈翻红新思路。
近日,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不仅宣布将为AI系统ChatGPT提供去中心化支付框架,还与Oraichain达成合作,后者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区块链预言机及生态系统。
另外,Opera浏览器也宣布与OpenAI合作,并强调此次合作目的之一是构建Web3和未来互联网。
一时间,宣称加入AI概念的Web3项目不断出现。除了直接嵌套币种外,在基础设施开发上也加入了AI概念,例如国产公链Near就在近日提出推动建设支持生成式AI的基础设施。
从投资侧来看,不少Web3+AI平台频繁获得资本青睐,在近期完成大额融资。例如AI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NFT生成认证技术和加密资产交易策略平台等。
在“ChatGPT光环”之下,Web3创业者正在疯狂吸引眼球。可是,冷饭热炒又会不会是新一轮割韭菜的方式?
ChatGPT+Web3,一种很新的组合方式
ChatGPT和Web3能成为新组合,是让人感到意料之外的事。为什么会这么说?还得从二者的本质说起。
Web3的核心逻辑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去中心化和点对点交易的网络生态,这个系统比Web1、Web2更加开放且透明。
而ChatGPT是一款使用OpenAI开发的GPT-4语言模型的AI聊天式机器人。它之所以可以快速回应提问者的问题,是因为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并最终集成反馈到聊天界面中。
“元宇宙、Web3是一个分布式的东西。在这里,大家希望互联网信息或者经济系统,都用一个分布式、加密式的方式去重构。但当前这一波AI浪潮恰恰相反,它会变成一个非常集中的东西,未来AI的底层能力将由有基础预训练大模型能力的几个大厂提供,其他人就在这些底层大模型上去开发应用。”华映资本董事刘天杰在接受媒体采访如此提到。
那么,如果把强中心化的ChatGPT和去中心化的Web3强行组合在一起,对于后者来说,到底是一种重塑,还是一种毁灭?
有一种观点认为,Web3和ChatGPT是两种正在迅速改变加密货币世界的技术,ChatGPT将有可能运用到以下Web3场景中:
1、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s)
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应用程序,dApp的所有数据都不是存储在由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控制的中央服务器上,而是建立在由区块链技术提供支持的去中心化网络上。
dApp的优势是更具隐私性和安全性,但目前存在的劣势也比较明显,就是用户界面不够直观或者友好。
而ChatGPT的强项就在这里,即能够理解自然语言输入,并生成智能的回应。借助ChatGPT,那些没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用户也可以更自然、更直观地在去中心化网络中进行交互。
2、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往往可承载从金融交易到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自动化任务。
然而,创建智能合约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在这个环节,ChatGPT就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生成代码来解放生产力。
3、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ChatGPT可以作为量化工具与预测机器,实现加密领域分析与套利。
虽然区块链记录着所有原始的交易数据,且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量是庞大的,交易人还需要通过索引、处理、储存等流程来获取、分析数据。
而ChatGPT可以从快速抓取用户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前期数据清洗,从而可以把高质量的数据整理成结构化数据,辅助交易者进行决策。
Draper Dragon合伙人王岳华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所有的Web3应用场景里,数据都会经过算法处理,越强的人工智能越能带来更好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AI技术的加持,能让Web3更加用户友好,而这或许正是Web3出圈的新思路。
ChatGPT与Web3,注定形同陌路?
ChatGPT+Web3听起来的确很性感:能帮助Web3创业者节省开发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甚至直接参与到交易环节......
但不论是相关创业者还是用户,目前都还需要用乐观谨慎地态度,继续观望实际落地效果,以免成为被割的韭菜。
Web3存在的前提,就是由去中心化带来的信任机制,如果引入ChatGPT则很有可能因技术问题,打破这一根基。
如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Web3用户很可能会因为“过度信任”或“过度依赖”ChatGPT,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
虽然这两天媒体都在鼓吹GPT-4有多么强大,但它仍然不完全可靠——和之前的模型一样,OpenAI还是没能解决掉回答偏差的问题。
因此,就连OpenAI也强调,推荐用户在使用时附加人工审查,或者附加上下文,甚至在高风险情境中尽量避免使用。
“GPT-4仍有许多已知的局限性,我们正在努力解决,例如社会偏见、幻觉和对抗性提示。”OpenAI表示。
数据偏见在AI技术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可能在就业、信贷、住房等领域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这些问题对于ChatGPT本身来说或许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放在Web3场景中来看,这种数据偏见与其提倡的公平公正背道而驰。
而OpenAI口中的“幻觉”,可以理解为ChatGPT可能会毫无征兆地给出完全错误的信息。比如当被问及发布最新癌症研究成果的网站时,它可能会给出几个不存在的网址。
更难解决的是ChatGPT的运行与Web3生态之间的矛盾。
ChatGPT运行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其采用的数据量多达上万亿。根据OpenAI官网的《隐私政策》显示,用户在使用ChatGPT时,会被采集有关用户访问、使用或互动的信息。
相关负责人也表示,ChatGPT会使用每个用户的小部分数据样本,来提高模型的性能。用户若不希望自己的数据用于提高性能,则需要通过邮件向OpenAI发送申请。
也就是说,用户享受ChatGPT带来的便捷同时,也需要为此“付费”,交换物便是自己的隐私,但这与Web3的核心理念南辕北辙。
这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支持,但也一定有人反对。想要接入ChatGPT的Web3企业,需要在“更好地服务一小批人”与“不出错地服务好更多人”之间做出抉择,而这第一口螃蟹肉,未必是好吃的。
在Web3合约或基础设施层还不足够完善的时候,引入AI技术对于Web3到底是重塑还是毁灭,目前谁也无法下出确切定义。
另一个矛盾点,则来自于AI厂商的“封闭心态”与Web3的“开放精神”。
要知道,今天许多技术诀窍、关键数据集和训练大型神经网络的计算能力,都是封闭的,并由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把控。
开源AI符合Web3的开放、去中心化和民主化精神,但科技巨头不可能很快变得开放。
例如,从OpenAI展示的效果来看,GPT-4变得更加智能,也越来越成为一款“傻瓜式”操作工具,对于那些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人,只需要给ChatGPT一幅图或一段话,就能开发出一个程序。
但与此同时,OpenAI也没那么开放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衔远科技创始人周伯文说:“我们目前只知道它是一个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但它如何理解图片,如何用RLHF微调,以及参数量规模、训练数据和成本等技术细节,OpenAI全部选择隐藏。”
推进Web3走进AI厂商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AI厂商本身。
ChatGPT的出现或将给整个商业界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但在时代都为之疯狂的时候,创业者反而要更加克制与谨慎,以免掉入“万物皆可ChatGPT”的陷阱。
参考资料:
《Relationship Between Web3 and ChatGPT》,lcx
《Exploring the Role of ChatGPT in the Web3 Era》,analyticsinsight
《更强的GPT-4,更封闭的OpenAI丨TECH TUESDAY特别版》,晚点LatePost
原文标题 : GPT-4来了,Web3创业者又该坐不住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