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火石创造,重点盘点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八大顶尖医药制造强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初步建议,以期为中国各地政府园区发展产业提供参考。
相关阅读:
(资料图)
新加坡与韩国:全球医药制造和研发重地
日本与印度:仿制药强国的崛起印尼和土耳其:新兴经济体医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马来西亚:全球医疗器械制造新中心的崛起
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策端:医药健康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政策引领下,中国医药健康产业逐渐转向高度聚集、鼓励创新的发展方式。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保障人民健康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产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聚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健康中国2030》提出中国健康服务业2030年达到16万亿的战略目标。《“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支持10个左右城市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
此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及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与实施、带量采购扩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重磅政策及法规的推出,为中国医药企业发展营造新环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一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仿制到创新的涅槃之路。
(二)空间端:中国五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分布态势凸显
目前,中国初步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中部地区等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其中,京津冀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呈现空间集群式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形成了以北京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以上海、苏州、杭州为创新驱动,合肥、南京、泰州、连云港、无锡、徐州等城市制造协同的产业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以布局创新资源为核心的区域浪潮中纵深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驱动,香港、澳门、珠海、佛山、中山为支撑,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为依托的发展格局。成渝经济圈初步形成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三)规模端: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水平日益提升。从产业规模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0.8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医药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为8814个,较2021年增加477个,同比增长5.7%。
2022年,全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29,111.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88.7亿元。从企业上市情况看,截至2022年12月, 全国共有生物医药上市企业1385家,年度新增111家,较上年增长8.71%;从投融资情况看,2022年,全国生物医药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2237起,累计金额1225.88亿元;从药品临床试验情况看,2022年全国共有2805个产品获批临床,较上年增长4.7%。其中生物药领域995个,中药领域43个,化药领域1767个;从医疗器械获批情况看,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5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比2021年增加57.1%。
图1:2022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规模及增长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四)领域端:中国加速进入全球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梯队
中国化学药市场占主体,生物药和医疗器械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化学药领域方面,目前中国化学药处于“控成本、提质量”的关键时期,行业并购重组加速推进。2022年化学药市场规模已超1万亿元,约占全国药品市场份额的五成;生物药领域方面,中国生物药正处于发展初期,2022年生物药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中药领域方面,目前,中国中药市场相对稳定,总产值超8000亿元,产业结构七成为中成药。医药外包领域方面,目前中国正处于接受全球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医药外包市场规模已超1500亿元,且拥有较大增量空间。
医疗器械领域方面,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9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已跃升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图2:中国医药产业细分领域规模及增速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五)贸易端:中国医药健康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中国医药健康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药健康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207.88亿美元。其中,出口1295.49亿美元,进口912.39亿美元。从产品结构看,西药类产品实现进出口1147.39亿美元,同比增长3.55%,出口643.11亿美元,同比下降5.01%,进口50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9%;中药类产品实现进出口总额达8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5%,出口5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97,进口28.8亿美元,同比增长5.15%;医疗器械类产品实现进出口974.79亿美元,同比下降18.16%,出口595.49亿美元,同比下降23.04%,进口379.3亿美元,同比下降9.1%。
从贸易合作区域来看,2022年欧盟、美国、东盟成为我国医药健康产品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与欧盟贸易额达707.30亿美元、美国贸易额达375.32亿美元、东盟贸易额达199.06亿美元。同时,伴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政策红利逐渐释放,进一步了推动亚洲区域经济的发展,2022年中国医药健康产品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445.18亿美元。
产业发展建议
总的看来,在全球化大浪潮中,世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市场空间不断释放。亚洲八大顶尖医药制造强国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和竞争当中已初步找到了自己相对有利的位置,并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生产能力最强、分工协作效率最高、有机连接的区域生产网络。其中,中国作为亚洲地区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经济体,以超全的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成为亚洲地区产业分工和生产网络的核心枢纽。
但是,目前亚洲地区大部分国家主要靠出口和投资双驱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呈现“两头在外”的特征,这种过于依赖外部市场也导致亚洲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脆弱。面对全球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笔者认为未来亚洲重点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自身与国内及亚洲重点国家的强关联性。并且,中国作为亚洲地区产业经济最大的变量,未来在医药健康产业的国际化、集聚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需重点加强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发展思路由“中心意识”转变为“枢纽意识”。
在亚洲层面,中国需要充分利用亚洲各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与差距空间,以及RCEP等带来的机遇,加大与各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合作,将自身打造为国际级流量枢纽平台,既有跨国界横向层面的协同,又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链条纵向通道的交叉,以足够多的触角与世界充分联系,集聚全球优质产业资源,激活各类产业要素,占据亚洲乃至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节点位置,进而让资源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加快产业进化速度,辐射引领全世界。
在中国层面,重点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台州、苏州、南京、泰州、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天津、石家庄、济南、海口、香港、澳门等医药核心城市作为中国枢纽平台上的关键节点,节点城市周边地区有条件转化为相邻城市产业连绵带的新中心,共同构筑中国多极化、多中心、多层次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网络体系,并以海陆空交通运输通道、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等网络为“血管”,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为“养料”,加速新陈代谢,对内打破各省市行政壁垒,以国内的市场需求带动产业需求,使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对外实现全产业发展优势,切入亚洲及全球价值体系新支点。
二是从“阶梯式”发展转向“板块式”发展。
在区域层面,打破中国区域经济自东向西阶梯式弱化的格局,将各重点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省市整体性地放置于区域性发展框架中,形成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更多地纳入“国家战略”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强化各省市产业功能板块的分工与协同,并进一步形成跨区域协调机制。同时,结合中国各省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侧重点和财政自给率等情况,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合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各省市医药健康产业的均衡发展。
三是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在省市层面,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需由注重产值规模、税收等数字型指标转向注重效益、质量、生态等指标。同时,针对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省市应该优先做好本地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人才和机构的吸引力,精准匹配人才发展需求,整合人才资源,并进一步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廖义桃 审核 | 火石创造 廖义桃 殷莉
原文标题 : 中国:亚洲医药产业分工和生产网络的核心枢纽 | 亚洲八大医药强国掠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