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巨头们至少要在“借贷业务转型征信业务、逐步摆脱小额贷款占比高、合规开展理财及保险业务”这三点上做出实质性改变,才能上交整改‘成绩单’。”
【资料图】
作者/玄青
7月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发布新闻称,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但同一时间,三部门还披露了对蚂蚁集团、腾讯集团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双处罚”结果。其中,蚂蚁集团收到10张罚单,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被罚主体涉及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蚂蚁集团)等。腾讯集团旗下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共收到5张罚单,被没收违法所得超5.6亿元、被罚金额超24.26亿元。
此次,两家支付巨头总计被罚超百亿,是近三年来国家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最大罚单之一,也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开出的首批罚单。
01
与体量挂钩的巨额罚金
这不是支付宝、财付通第一次被罚。
2017年,央行首次公开披露对财付通和支付宝各罚款3万元的处罚。
2018年3月,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对支付宝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其因七项违规行为被合计罚款共18万元。在时隔5个月之后,人行上海分行又对支付宝处以412万元罚款。
财付通方面,2019年9月,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制度,被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警告,并处以罚款149万元。2020年12月,财付通因涉及8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318.4万元,罚款人民币558.2万元,合计罚没876.6万元。
处罚主要涉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提供套路贷、违法基金销售、违反清算管理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支付宝、财付通这两个支付巨头收到的巨额罚单,与2017年央行首次罚款3万元相比,差距之大,令人震惊。
“一是金融监管机构对第三方支付到了‘全面整改’的攻坚期,二是相比较以往的罚后效果,金额太少的确起不到震慑作用,处理力度必须与被处罚对象的体量挂钩。”有业内人士表示。
2004年,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拿到支付牌照的执业机构,自此第三方支付跨速发展,日益壮大。虽然国家采取发放牌照的形式提高了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但其安全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除违规套现、洗钱等沉珂积弊,过度收集用户身份信息、通过账户进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利用制度性利差实现套利、抬高市场利率等问题也悬而未决,并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上述投机行为产生的风险也逐渐暴露。
2010年,央行颁布《支付机构管理办法》,开始对支付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此后,相关监管政策和规定相继出台,整改、处罚第三方支付不断溢出的“踩线行为”。
综合来看,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一直围绕三个重点环节展开,首先钱放在第三方要“落袋为安”,付款方不能“监守自盗”,把钱款挪作他,其次钱要放置于安全监管中,不被其他渠道违法使用。
账要绝对准确。专营支付结算的买卖,每天动辄成百上千笔的支付交易,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就会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支付宝的交易待结算冻结资金就有可能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
另外,交易渠道要处于全程监管之下。在确保资金安全、账务准确的前提下,支付结算系统也承载着打击犯罪、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电信诈骗的重要任务。即支付服务的对象,必须合法合规。
在法律界定上,第三方支付也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支付宝的沉淀资金,目前月均在100亿元左右,每天的活期利息就高达9.8万元。但这笔钱不似银行存款属于个人财产,类似于信托账户,权益处于“真空”地带。
有专家就表示,虽然第三方支付将保证金托管在银行专用账户内,但资金控制权仍在支付企业而非银行,银行无法核对全部网上交易记录,所谓的“托管”依然是依靠支付企业自身的信用。
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曾痛批一部分支付机构的动机和心思不纯,眼睛只盯着客户的备付金。
02
传蚂蚁IPO捷报为时过早
面对高额罚款,市场情绪倒是比较淡定,阿里股票反而大涨6%。
因为,业界都将此看作是第三方支付阶段性整改的结果,可谓“靴子落地,利空尽显”。业界期待经此一役,阿里估值能重回巅峰,蚂蚁金服能跨越IPO最大障碍。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从央行等监管机构的态度来说,重罚之下的敲打是整改的前奏,至于改成什么样,要看支付巨头的实际行动,尚需一段时间去验证其整改成效。
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蚂蚁在科技金融行业的业务分布较广、涉及的合作团队众多,整改不可能一步到位。想完全扫清监管阻碍、降低违规风险,蚂蚁还需要更多时间。至少要在“借贷业务转型征信业务、逐步摆脱小额贷款过高占比,创新产品体系、合规开展理财及保险业务”这三点上做出实质性改变,才能上交整改“成绩单”。
另外,今年初蚂蚁集团进一步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马云也不再是实际控制人,根据A股上市要求,主板上市公司实控人在IPO前三年内不得有变更,科创板要求为两年,港股期限为一年。因此短期内,蚂蚁集团重启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小。
抛开一级市场的热情,广大股民在吃不到第三方支付红利的同时,也对蚂蚁上市抱冷淡态度。有网友认为,已经拥有巨额财富和惊人利润,何必再上市圈钱?也有人认为,互联网支付不能自持便捷,一味野蛮垄断与割韭菜……
眼看着数字人民币大楼将起,我们不禁思考,如果离开了电商交易需求,第三方支付还能独霸天下多久?
原文标题 : 百亿处罚 撕开第三方支付的沉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