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随着特斯拉这条鲶鱼加速推动FSD,生出新的裂缝。而一面是特斯拉的疯狂,另一面则是诸如小米汽车、集度汽车的新挑战,与新坎坷。
“2024量产,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在2021年3月的Flag,让中国汽车圈、数码圈、汽车爱好者沸腾了半年。
谁是中国人最期待的下一个汽车品牌,如果小米说自己是第二,那没人敢称第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很多人都在期待雷军2023年年度演讲时,能听到汽车相关消息时,一半时间都用在造车业务上的雷军,并未对外透露新的消息。
如今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依然是小米对造车的“三缄其口”。造车资质有没有,不说;开发进度怎么样,不说。小米造车的神秘之处更在于,那些汽车圈里有头有脸的人要么进入小米之后忽然隐身,比如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在坊间被传出过离开、边缘化,也被传是顾问、中流砥柱。再比如,很多营销领军人物都在和小米造车产生关系,却终无定论。比如五菱宝骏的周钘加入小米后又回归广西,如今在造网红车悦也、云朵。
再比如,今年6月,雷军和前长城汽车高管文飞,在一家蔚来的交付中心里拍照、学习。
所有人都在等,小米2024年究竟能造出什么车。所有人也都在问,汽车还能玩出什么新的花样,以及,还会不会有新的车企出现。
当然,雷军显然是很懂预期落差的。8月14日,他只说了“小米的生死之战,小米的必由之路,都是高端。”但,最终照例又是手机、平板、手环,为人所期待的汽车相关明确进展,只字不提。
造车,需要1300亿元人民币的门槛?
中国还会有下一家造车新势力么?这是开卷题。2024年有小米汽车,2023年,小米的智能供应链公司-智米科技,如今试制车已经造出,而扫地机器人巨头石头科技的极石石头01已经完成工信部的申报。尽管有无数的新势力车企血本无归黯然退场,但朝阳市场对新玩家的吸引力不言自喻。
其实,如果你是雷军,当今关于汽车的话题,也一样没法提及。因为,人、车、钱,都有新的压力。而小米的相关遭遇,也让更多想要跨界进入市场的下一家造车新势力,开始冷静下来。
造车资质,是新势力们面对的第一道坎儿。截止2023年眼前,小米的造车资质仍未官宣,而没能拿到造车资质的李一男,牛创科技的自游家只能遗憾退场,不过随着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大乘V70的信息公布,它又有了新的生机。
而2023年被传忽然退出上海车展的集度汽车,也随着第37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公示,终于拿到了准生证。
而雷军此次“成长”发布会上并未明确提及汽车相关,也被汽车业内专家解读为,可能是与即将得到资质,如今在静默期,这一消息有关。
当然,摆在雷军面前的挑战,造车资质相关话题的难度其实只是最低的。因为除了收购资质、申请资质这2条路之外,第三种模式“代工”虽然问题颇多,但也并不乏是一种偏低成本的启动之路。虽然有着小鹏放弃海马,转而自建工厂的操作,但也有着华为+赛力斯的磨合,有着即将到来的华为+奇瑞、华为+江淮,更有着和江淮深度捆绑的蔚来,如今已经成为了合肥2027年万亿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相比车由谁来造,摆在雷军小米造车和未来中国造车新势力面前的更难挑战,则是钱。
因为,2023年全球的主线都是不爱花钱,普通老板姓的消费欲不高,资本市场的热度也同样偏低。即便是对于小米这种有手机数码等核心盈利业务支撑的企业,如今也要面对,美股不能去,风险投资被腰斩的缺钱局面。
雷军在2021年的表述是,小米造车将在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李斌曾经说,准备200亿元是新势力造车的门槛,后续的说法又变为,400亿元可能都干不了;
何小鹏也说过,200亿元不够花;
恒大造车的案例也是血淋淋的现实,投入400亿元之后,5个月恒驰5的销量为900辆。还有,拜腾烧光了84亿元之后造不出量产车。以及最新的,曾经和蔚来、小鹏齐平为造车三巨头的威马汽车,如今烧光了350亿元之后,又被冻结了60亿元股份。
想在新一轮汽车市场里活下来,如果没有特别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形成护城河,那就必须准备海量的资本。而准备多少钱够一家车企从无到有,再到盈利,目前的样本只有特斯拉一家。而2007年-2019年,它的研发费用和开支,最终累计1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300亿元左右。
而2019年时大众集团的投资计划则更吓人,2020-2024年的投资计划里,有600亿欧元用于电动和数字化投入,折合人民币则为4730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