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资料图】
2010年,全球稀土价格飞涨。
美国政府紧急调查了全球稀土产业链,结果却让他们胆战心惊:
当时,中国生产了全球95%的稀土原材料、97%的稀土氧化物、90%的稀土金属合金、75%的钕铁硼磁体和60%的钐钴磁体。从稀土的开采、分离,再到氧化物精炼、合金炼制磁性材料,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没有地位。
最让美国人痛心的是,在90年代以前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世界第一稀土大国,都是美国。
对于稀土的威力和重要性,他们可是心知肚明。
之所以叫稀土,是因为这17种元素的可利用性和开采率比黄金还稀有。
其工业价值更是无可取代。
比如最常用的稀土钕能够制成钕铁硼永磁材料,这东西被称为永磁之王,只要有电的地方就有它。
从神舟飞船到飞机坦克高铁,从新能源汽车到电视计算机,包括你手里的手机,都离不开它。
还有,核反应堆里的钐,能源电池里的镥,电子元器件里的钇,都没有任何替代品。
它是那些战争机器的核心元素。
甚至于,你把它拌到土里,都能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说,稀土是中国的最强底牌。从储量到技术、人才、产业链,全都碾压世界。
但这一切来之不易。在此之前,中国稀土经历了最沉重的50年。
02?
1949年,美国在加州发现了芒廷帕斯稀土矿,储量高居世界第一。
拿到开采权的是一家叫做莫利矿业的公司。巅峰时,它供应了全球90%的稀土。
美国和莫利矿业靠这座矿躺赢了30年。
而就在同一年,中国对白云鄂博矿展开地质调查,报告显示,白云鄂博矿蕴藏着铁、铌、锰等175种矿产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41%。稀土资源更是占全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90%。
没错,90%。一个近乎垄断的数字。
然而,两座同一年启动的世界级大矿,命运却迥然不同。
1963年,中国稀土业第一次415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终决定:白云鄂博矿的开发,以铁矿为主,稀土资源先封存在尾矿之中,等到技术成熟再启动。
因为没有技术,中国明明有全世界最多的稀土,却只能眼巴巴看着。
需要稀土资源的时候,就只能把稀土矿石低价贱卖给美国,再以几十上百倍的高价把提取好的稀土买回来。
别提有多憋屈了。
直到徐光宪的出现,才让国人看到一丝曙光。
03
1972年,52岁的徐光宪接到一项艰巨任务: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为相近的镨和钕。
这是一道连国外都没攻克的难题。
可徐光宪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他很清楚国家当时面临的困境。
因为技术问题,我们明明脚下就是世界第一的矿藏,却派不上丝毫用场。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改变研究方向了。
可在祖国的战略需要面前,个人的学术成就,早已被他抛之脑后。
为了攻克难题,他每周工作80个小时。白天“摇漏斗”,晚上琢磨理论,黑白连轴转。
3年后,这个难题,真的被徐光宪团队搞定了。
凭借这项串级萃取技术,中国稀土不仅打破了法国、美国和日本几十年的技术垄断,还一跃站到了世界之巅。
这个消息,让国际同行大为震惊,他们甚至专门发明了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叫做 CHINA IMPACT——中国冲击。
这么重大的成果,换作一般人,早就去申请专利和各种奖项了。
可徐光宪却开了个“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把所有研究成果在国营工厂里无偿推广。
万两黄金不售,十字街头送人。
他本想通过技术普及,帮助中国稀土真正做大做强。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04?
这是中国稀土最沉重的一仗。
徐光宪的无私善举,确实帮助了中国稀土产业的进步,却也引发了一场危险竞赛。
从央企到地方私企,从老板到村民……无数企业和个人疯狂涌向这个行业。
因为这场疯狂的产业内卷,我们明明有了技术,却没能拿回行业主导权,海量的稀土被滥采、贱卖,海外资本渔翁得利。
不仅如此,还有人主动向国外出售萃取技术,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拒绝给我们的萃取技术提供专利保护。
另一边,为了推动稀土开发,从1985年到1998年,中国执行了13年的出口退税政策。
也是在这期间,因为疯狂采挖,谷歌地图上的白云鄂博矿,从两座山被挖成了两个大坑。
从1998年开始,意识到稀土价值的中国,逐步取消出口退税制度,试图用稀土出口配额制度,限制出口量,抬升价格。
但这个政策也有个漏洞:没有限制国内稀土产量。
于是盗采、走私稀土蔚然成风。
暴利,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在江西赣州一地,每年被盗采的稀土就有数万吨,造就上百个亿万富翁。
结果是,从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近一半。
关键词: 磁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