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共享(电)单车,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哈啰、美团、青桔。但事实上,近年来受我国共享出行市场消费需求和利益刺激,许多中型、小型甚至微型企业竞相进入共享(电)单车行业,其中还包括人民、小溜、喵走、小呗出行、享骑、芒果电单车等等一系列企业品牌。
【资料图】
在正处于风头的共享(电)单车行业中,就不乏有一部分规模较小、资质较差的企业,我们理解为行业的中小品牌,他们相比大品牌之间存在资金实力、市场规模、技术实力等多方面差距。
而很多小品牌企业盲目跟风,大多采用贴牌生产,仅通过购买车辆及第三方技术的方式进入市场,不仅无技术研发能力,而且运营管理混乱,系统与车辆兼容性差、车辆质量问题频出,甚至出现押金退回困难的情况,给各地主管部门及用户增加了管理难度和使用风险,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的主角——松果。
今年9月,“松果”共享电单车就出现超审批数量投放、无牌无证上路行驶以及在万象城、红太阳家电城、汽车站等交通要塞和人员密集地大面积无序停放、堵塞通道、影响群众出行和公路通行等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对此,枣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城管部门约谈了松果公司驻枣阳市负责人,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此外,松果还因退款难、质量差、卖假货等问题频频被投诉。
位列首批盈利队伍的松果至今没有迈入头部品牌的根源在哪?
一、松果竟然破了行业难题?可信度几分?
盈利难题笼罩整个共享出行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电)单车是重资产项目。数据是最客观的,也是最真实的。据2017年央视财经的报道数据显示,全国累计投放共享单车超过1000万辆,如果以每辆共享单车1000元成本计算,仅共享单车资产达100亿。此外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共享电单车已投放382万辆,预计2022年投放规模进一步扩大至495万辆。若电单车以每辆2000元成本计算,其资产价值达99亿。
粗略计算,整个共享(电)单车的资产高达近200亿,较高的资产价值,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机会成本耗费大。
除了资产重,共享(电)单车运营投入也很大。据悉,一辆共享电单车的运维成本每天3元(共享车的运维成本则约为1元),此外还有电池成本、车辆维护以及租点铺设等方面的投入。据“BT财经”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1000辆共享电单车通常需要6名员工配送,加上锂电池需要运输到专门充电点,因此1000辆共享电单车的运维团队一般要配备到10人左右。
这两大特点直接决定了共享出行行业赚钱难,即使是头部品牌也不例外。
据悉,美团共享单车业务所在的新业务板块持续亏损,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亏损13亿元扩大至2020年同期的亏损60亿元,2021年亏损更是高达384亿元,亏损原因主要系推出新单车及电单车导致重大折旧成本。青桔也不例外,在滴滴2021年财报中被划到了亏损300亿元的“其他业务”中;哈罗单车也在2018-2020年三年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此外,主营政府端有桩公共自行车业务的“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也在2021年深陷增收不增利,去年营收微增至8.7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91.13%至4384.44万元,成为其上市以来最差的一年。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松果创始人兼CEO翟光龙曾公开表示,“松果出行已经实现规模盈利。”这种盈利还是建立在松果电单车的单价高达3000元、运维人员的工资平均在4000元,均高于行业平均值的基础之上,这都能实现盈利,难度可想而知。
一无庞大资源,二无雄厚资金,松果竟能脱颖而出?成色如何?想必市场或多或少都提出过质疑,但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静待到其上市披露招股书的那一天。
二、小品牌的尽头是ofo?
除了盈利能力饱受质疑,松果还因退款难、质量差、卖假货等问题频频被投诉,这种行为严重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拒公开资料显示,松果距离上次公开融资信息(2018年1月)已有接近4年时间。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今年12月20日,松果的投诉量高达为2200余件。
资料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有消费者投诉称,“本人因为看到晚上松果出行骑车优惠力度比较大,所以就下载了松果出行App然后在这期间因为银行有得到相应的立减金,所以前前后后大概充了200来块钱进去,但是后面因工作原因换了地方导致该地区没有松果出行的车辆无奈,只能退款本人于18号申请过一次账户退款?50是全额退还的,但是20号的晚上11:00左右,本人再次把账户上剩余的?190余额申请退款时,发现实际退款的金额与我当初充值的金额完全对不上本人的银行立减金全部没有退回之前,申请退款都是有退回的,是按照全额直接打到支付宝的账户上”。
这位消费者还补充道,“本人也是有记录的松果出行,在没有通知客户的前提下,私自更改提现规则并未告知客户,随意篡改和侵犯客户的消费权益,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我肯定要向上一级12315进行投诉,然后进行报警”。
还有一位名为“用户7794253410”的消费者投诉称,“我昨天通过支付宝充值56元,然后今天早上想要退款,结果一直退款失败。条约写的是随时可退,随时能退,一天限额50,我退款50一直失败。无法到账”。
的确,在松果出行的众多问题中,退款难是重灾区,这让市场会不自觉的想起昔日霸主ofo。
一句灵魂拷问,“你的ofo小黄车押金退了吗”?道出了多少消费者的苦楚。
12月1日,消失在公众视野许久的ofo因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纸诉状又重新被打到聚光灯下,因借款合同纠纷,将ofo小黄车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创始人戴威起诉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偿还借款本金5.165亿元及相应利息0.215亿元,共计约5.38亿元。
资料来源:企查查。
此外,享骑同样有押金不退的现象。
不禁深思,难道共享出行市场小品牌的尽头就是ofo?
三、松果为什么没成为头部品牌?
我们暂时先抛开资源和资金不说,就光从主观能动性来讲,其实松果做的就比较被动。
都知道,更强的技术能力是更好活下来的基础,然而松果却仿佛“视而不见”。
据业内知情人士表示,“松果在很多技术上并没有主动做,做企业投入技术其实是有很大的研发成本,所以它是在以‘跟’的策略为主,假如说行业头部品牌出了一些智能头盔,松果可能做迭代研发。”进一步补充道,“拿智能头盔为例,在最早的时候行业里面的头部企业已经在一年前、两年前就开始做这个模块了,但是目前松果才刚刚开始做。因为在松果的时候两年前就开始讨论这个模块,但是持续性的没有往里投入,因为考虑到成本收益的问题,所以没有过多地跟进。拿这个就可以看出来,它在技术迭代上是处在一个跟的形式,而不是主动投的形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上述知情人士给出了答案,主要源于“它们追逐的点不一样,大的头部玩家追逐的是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些流量的东西,但是小玩家过于追逐利益,尤其是在中小品牌里面,很多小玩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快速进入这个市场,追求短平快,短时间进入之后不管后面怎么样,只要前期能够拿到投资回报就可以了,所以他会在一些技术投入、管理的迭代或者车型迭代上比较滞后一些。”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无非就是品牌发展参差不齐。
但近年来随着共享(电)单车行业的流量价值、社会价值及公益价值日益显现,政府不断加强重视,未来行业将逐步规范,灰色地带将逐步减少。
当然,规范的过程就会有阵痛期,那谁会是最先被“清理”的企业呢?
就比如,为了停止恶性价格竞争,国家将电动车充换电服务费税率由6%上调至13%,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小型运营商压力增大。
对此,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解释,“以前行业尾部品牌可能生存得还不错,但随着行业越来越规范,灰色地带的部分将逐渐减少。目前共享(电)单车部分小品牌存在部分税收层面的规避问题,部分小品牌仍然采取6个点的技术服务费税种,如果都按照13个点的自行车租赁税种计算,这将减少7个点企业利润。而7个点的利润减少对于重资产的共享(电)单车行业来说是非常高的比例,如果小品牌均按照13个点进行纳税,可能不利于他们的经营生存。”
在行业日益规范的过程中,共享(电)单车将重新洗牌,加速向龙头企业靠拢。但松果在资金支持、流量供给都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态度”还不端正,将注定被市场所淘汰,仅定格在一些消费者的回忆中,重蹈昔日霸主ofo之路。
原文标题 : 受大小品牌挤压,身处中位的松果出行生存空间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