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世界播资讯】地方债务视角的天津衰落警示

时间:2023-05-24 11:49:20       来源:青记智库

◎文 | 江禾◎编辑 | 小木

天津的下滑势头仍然没有放缓的迹象。今年一季度,天津全市GDP总量为3715.38亿元,同比增长5.5%,而宁波全市的GDP总量为3801.8亿元,同比增长4.5%。


【资料图】

从增量来看,宁波一季度增量285.36亿,暂时实现了对天津的反超。实际上,过去10年,天津GDP已经接连被武汉、成都、杭州、南京超过,排名由全国第7跌落至第11,下滑4个位次。

如今,面对宁波的苦苦追赶,仍未走出困境的天津,再次面临被赶超的窘境。深入分析天津这些年的增长困境,地方债务增加,由此导致的投资驱动GDP模式难以为继是一个视角。

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滨海新区大爆炸后,全市危化品企业的整治和化工项目审批更趋严格,一方面对以传统重工业与轻工业为主的天津造成了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债务违约由此引发了连锁反应,全市国企债务压力陡增,加上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下降,导致了投资更加趋紧。这一点实际上跟青岛曾经面临的困境有些类似。

1

2012年,天津GDP总量9043.02亿元,2021年为15695.05亿元,10年增量6600多亿,增幅只有73.56%。

在全国,天津73.56%的增幅落后全国平均增幅(112.34%)近40个百分点,远低于同为直辖市的北京(111.67%)、上海(102.83%)、重庆(140.56%),排名全国倒数。天津GDP增幅落后,一个绕不过去的客观原因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核减。

依据普查结果,2020年初天津对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天津市GDP总量从18809.64亿元大幅压减至13362.92亿元,缩水了5446.72亿,降幅高达28.96%。这其中,5446.72亿的缩减额度中,贡献最大的还是工业。

天津市统计局未明确公布同期工业生产总值修订后的结果,但根据天津市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天津工业生产总值仅剩4394.27亿元,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而根据天津四普之前公布的数据,2018年工业生产总值为6962.71亿元。

如果说GDP有挤水分的客观原因,那么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一更为客观指标上的乏力说明天津经济的确出了问题。

2012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0.02亿元,2021年为2141亿元,10年增量不足400亿元,增幅只有21.65%。而在过去的2022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缩水,一年减少了近300亿,降至1846.6亿元。

同样,在人口数据方面,2012年,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78万人,2021年为1373万人,10年人口减少5万人,出现负增长。

在头部企业方面,根据2022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天津有6家企业上榜,较上一年减少1家,分别是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账户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从排名看,6家企业都位于榜单后半段,最靠前的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营收923.19亿元,位列第256位。2022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天津没有企业上榜。而此前,天津物产集团曾在2012至2018年连续七年入围世界500强。

在2018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天津物产集团以665.77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132位。但从2019年起天津物产集团便落榜世界500强榜,天津失去了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2

那么,天津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陷入增长困境的呢?这要从天津的增长模式说起。

跟北京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不一样,天津其实一直没有非常亮眼的本土企业。这些年支撑天津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尤其在京津冀协同战略以及滨海新区、自贸港等重磅利好政策加持下,天津吸引了大批央企、世界500强等大企业的投资目光。

比如,法国空客公司在天津投资建设的天津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亚洲总装线,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以外的首条民用飞机总装线。

三星也将天津作为项目投资主阵地,已在天津投资建设MLCC生产基地、OLED显示屏生产线、小型电池海外生产基地SDI二期等项目。在投资拉动下,天津一度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

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1年,天津投资增速保持在每年20%以上,远超全国平均,同时期,天津GDP增速多年保持在15%以上,高居全国首位。随着全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城市发展路径由单一依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过于依靠投资驱动的天津,陷入发展困境。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天津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其中2017年增速由2016年的12%骤降至0.5%,2018年甚至负增长5.6%。投资不给力,作为天津传统优势产业的工业也出现了问题。

2012年,天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1%,领先全国6.1个百分点,之后增速逐年放缓。到了2017年,天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2.3%,较上一年减少6.1个百分点,落后全国4.3个百分点。

3

从时间来看,天津陷入衰退的时间似乎都指向了2016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天津发生了什么呢?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事故。

当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港作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出现了这样大的问题,不仅直接损失巨大,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全球资本对天津的投资选择。事后来看,这起发生在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的爆炸事故造成的影响有两个层面。

一是由此导致的天津全市危化品企业的整治,加上京津冀周边环保整治,天津传统的钢铁、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受到限制。

比如,在2017年3月原环保部下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要求重点城市加大钢铁企业限产力度,其中很多内容直指天津,包括要求天津在当年6月底前完成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7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货车运输的集港煤炭,9月底前对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物限值等等。

种种因素下,天津大力度整治“散乱污”企业,关闭了2.1万家“散乱污”企业、100多家产业园区,钢铁产能大幅下降,影响了天津工业发展。

这一点跟山东和青岛也很像。

二是由此造成了多个国企违约,进而引发连锁债务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曾从债市的视角分析,以2015年滨海新区大爆炸为转折点,瑞海国际物流打响了天津风险事件的第一炮,随后泰亨气体、天津市政开发接连违约,直到渤海钢铁成为第一家天津债务违约的地方国企,民企风险转向国企风险。

2019年天物集团、2020年天房集团相继违约更是极大挫伤投资者信心,区域风险上升、区域融资难度大增。风险事件频发背后是天津此前以重大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受阻。

在前期天津以投资驱动GDP的模式下,不少天津国企在行业景气度高时疯狂负债扩产,后续景气反转后经营跟不上负债,于是风险爆发债务泡沫破灭违约频现。违约后银行放贷更为谨慎,天津区域融资也受到影响。

4

为什么天津国企的债务危机会对全市经济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这是因为,天津是一个国企占主导的城市,国企涉及面广泛,涵盖重化工业、制造业、轻工、医药、交通、高科技、金融等领域。尤其在工业领域,天津国企保持着绝对控制力。

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民营企业同比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同比增长6.5%,国企成为天津工业发展的主力。

A股上市企业中,天津有一半以上都是国有企业,高于全国的三成,更高于东北(四成)。

在天津国企发展的鼎盛时期,天津国企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高居全国第二、第三位。

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15家天津国企上榜,在全国大城市中排第二位。国企的强势,是天津经济发展的“双刃剑”。

一旦国企债务压力陡增,也会影响到天津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今来看,天津政府巨大的债务压力,还在进一步影响着天津的经济发展。

根据天津预算报告显示的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财政部核定天津市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890.1亿元,而2022年底,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8645.5亿元,几无限额空间。

2022年,天津政府债务率达到244.2%,远超100%的债务率警戒线,在24座万亿城市中高居第1。

除了政府债务率,天津城投债等融资平台债同样高居不下。2021年底天津城投债务余额12374.88亿元,城投债务率达到了378.72%。

据了解,天津城投平台数量众多,其城投债高度集中于市级城投平台。

2020年底,天津城建、泰达控股、天房集团、滨海建投、天保投控、天津港集团和渤海国资7家市级平台债务占全市超6成,其中天津城建单家有息负债占比达到26.7%。城投债属于地方“隐性债务”,城投债务高企,将加剧政府债务风险。

近年来,天津物产暴雷、渤海钢铁破产重组等天津大型国企债务危机爆发,撕开了天津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在此背景下,天津积极走向化债之路,采取多项举措加速化债。

这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天津力度空前的国企改革、“打包售卖国企”等举措。目前,天津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已累计完成17家市管企业集团层面混改,包括天津建材集团、天津建工、北方信托、天津农商银行等,涉及金融服务、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

股权转让比例反映出了天津国资混改的大尺度。如天津水产集团将100%的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巨石控股、中环集团100%股权转让TCL科技,国资完全退出,此外,天津信托、北方信托等金融机构,也均出让50%以上股权。

5

那么,天津经济究竟如何才能走出低谷呢?

在数字经济、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的过去十年,不少城市将新兴产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借助新兴产业实现换道超车。

比如苏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面向未来的“一号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无锡依托集成电路封装环节优势,进一步做大集成电路产业,2021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实现178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反观天津,并未抓住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2022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天津仍存在数字经济引领作用还不够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地不够到位、创新环境还需不断优化等短板。

也就是说,天津经济的失速,有滨海新区大爆炸的影响,也有外部大环境和整个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但根本还是自身新经济企业成长性不足。

天津也意识到这一根本问题,正积极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发力新经济。

例如,天津与北京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链接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了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让北京来的企业在天津也能享受到在北京中关村一样的创新氛围和企业服务。

根据天津出台的《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措施》等政策,大大降低了京企员工落户、购房、子女教育、就医的门槛和限制,为京企到天津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过3500家。

新经济培育方面,根据新经济智库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天津拥有9家独角兽企业,分别是海光信息、高济医疗、天鹅到家、快狗打车、花生好车、瑞派宠物、狮桥集团、旅悦集团、禧云国际,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7位,较为靠前。

比如,成立于2014年的海光信息,专注于高端处理器的研发、设计与技术创新,掌握了高端处理器核心微结构设计、高端处理器SoC架构设计、处理器安全、处理器验证等技术,是半导体产业的领军者。

2022年8月12日,海光信息登陆科创板,从公司成立到上市不过8年,显示出其高成长性、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本吸引力。

登陆科创板后,海光信息市值已经连跨两个千亿台阶,突破了2000亿,在2023年4月A股上市公司市值中排在第52位,也是天津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此时距离海光信息登陆科创板不过9个月时间。

此外,天津优越的高校资源将成为其发展新经济的一大着力点。

截止目前,天津拥有6所“双一流”高校,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这将成为天津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使高校科创资源与产业创新资源紧密结合,实现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融合、协同创新,加速天津产业转型和新经济发展。

原文标题 : 地方债务视角的天津衰落警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