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成风化人的使命。我们希望找到符合当代审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古”与“今”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开设了“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栏目,栏目刊登的稿件以诗词景物、意境为线索,将古典诗词赏析、文化背景普及与山水游记写作、个人情感抒发等有机结合,呈现一种“沉浸式诗词赏析”的效果,成为《人民日报》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唤起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
(资料图片)
作为集萃与延展,与栏目同名的《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30篇文章,分为“山岳篇”“登楼篇”“临水篇”“胜迹篇”“寻古篇”等五个部分,并充实诗词赏析与地名介绍等内容,力求引领读者多角度感受古典诗词的精华与魅力。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临水篇中的“枫桥夜泊”。
诗词小注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诗人夜泊枫桥,孤舟长夜,冷落寂寥,不能成眠,羁旅乡愁,油
然而生,于是写了这首情思缠绵、意境悠远的佳篇。整首诗以“愁眠”来贯穿,诗中的景物、色彩、音响、环境与夜泊江边的心绪、情怀十分和谐,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夜半钟的风习,在古籍中早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诗意旅游
坐落于苏州城西枫桥古镇、京杭运河东岸的中国十大名寺之一的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公元 502 年—519 年)年间,在苏州佛教史乃至整个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寺院的诗碑、钟声、塔影享誉海内外。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大钟苑、和合福道、寒山子诗碑廊等;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寅、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
今日寒山寺是国家 4A 级景区,已成为“东方水城·天堂苏州”的一张名片、民间对外交往的一座桥梁。
身临其境
夜半钟声寒山寺姚雪青“铛……铛……”每年 12 月 31 日 23 时 42 分开始,寒山寺钟楼洪亮通透的钟声总会准时响起,回响在黑夜,仿佛是经过诗化的雷声。钟敲 108 下,每一下代表一个烦恼。据说,听完辞旧迎新的钟声,来年烦恼便随风而去。自 1979 年至今,新年敲钟活动已历三十几个春秋,寒山寺的钟声也早已响彻大江南北、四面八方。
说起中国十大古寺之一的寒山寺,人们都会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落第,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这座古寺坐落于苏州城西枫桥古镇、京杭运河东岸,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后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驻锡于此,遂改名“寒山寺”。如今,来到寺院周围,依然可以看到唐朝遗址下的枫桥。气势恢宏的建筑,映衬着蓝天与绿树,有一种历史与现实交融碰撞的美感。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藏经楼、碑廊、枫江楼等。大雄宝殿内两侧壁内镶嵌的是 36 首寒山的诗碑,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六罗汉像。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闻名的钟楼。
历史上,寒山寺也曾历经劫难。过去的 1000 多年中,寒山寺先后多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督造的钟,如今依然保存在钟楼内。
如今我们见到的大钟,是 2008 年铸造的仿唐大钟,高 8.6 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 5.2 米,重 108 吨,由铜金锡锌铅五种金属冶炼而成。钟面铭文是《佛说妙法莲华经》,有 7 万余字,阳文楷体。钟体造型宏大、厚重、秀美。下部六铣口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案。
《枫桥夜泊》之后,更有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吟唱着不朽诗篇。近年来,寺院着力挖掘并传承诗钟文化。1996 年建成妙利普明宝塔,2008 年铸成世界第一的梵钟,建成中华第一的《枫桥夜泊》诗碑。张继诗篇手稿早已不见,现存的历代书写《枫桥夜泊》碑刻存于寒山寺碑廊,其中以俞樾手书最为有名。
1000 多年的月圆月缺、月起月落间,枫桥边依旧浪花飞溅、人来人往。唐朝的客船早已不见了踪影,唯有古寺传来亘古悠扬的钟声。
文章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