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市值110亿元,海兰信将建成全球首个“海底数据舱”

时间:2022-12-05 17:51:41       来源:OFweek

近日,由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云”)研制的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完工,由另一家上市公司海油工程负责核心装备的建造。

该装备将从天津港运赴海南陵水海域,意味着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将进入海上安装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资料图)

据公开数据显示,该海底数据舱应用水深超过30米,重量达130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罐体直径达3.6米,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相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此外,海底数据舱还应用了防腐蚀材料,结构设计寿命为15年,为舱内每个IT设备提供电力和网络连接,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系统散入海水中。数据舱中的IT设备通过海底光电复合缆与岸站联通,接入互联网,进而实现数据的多种应用。

海油工程公司副总裁孔令海向记者介绍,作为互联网服务器的“大脑”,数据中心用于存储、计算、传输大量的数据信息,运行过程中伴随着大量能耗。海底数据中心把传统的数据中心由陆地移到海底,可以有效利用海水的冷却作用为服务器“降温”,具有省水、省电等低能耗、低成本优势,对响应国家低碳发展号召,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绿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海油工程在贯彻中国海油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过程中,持续做强LNG清洁能源工程,加快进军海上风电、海底数据中心等绿色海洋工程产业,通过绿色能源发展转型,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参与建设全球首套商用数据中心项目,标志着我们海油工程在承接大数据、新能源领域业务实现新突破,也标志着海油工程实现了从传统海洋油气工程产品向海洋新业务的转型。”孔令海说。

海兰信海底数据中心起源

海底数据中心(Underwater Data Center,UDC)是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在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的数据中心。

海底数据中心的概念是在微软2014年时员工头脑风暴活动ThinkWeek中被首次提出的,贡献这一想法的是在美国潜艇上服役过三年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与运营的高级研究项目经理SeanJames,项目的原理是将数据中心服务器装入防水的容器中并放入海底,利用寒冷的海水带走服务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以此达到冷却的目的。

2015年,微软启动了“纳迪克”(Natick)项目,着手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以提高其能效和可靠性;到了2020年9月,微软方面宣布项目验证成功……

也正是这一成功案例让当时寻求企业转型的海兰信创始人申万秋看到了希望。

2020年,申万秋决定,立即着手开展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以下简称UDC)的战略布局与技术攻关,并在深圳成立子公司海兰云,以推动海底数据中心产业化落地。

最终,在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海兰信成为继微软之后,全球第二个海底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者。而且,海兰信的方案相比微软方案解决了高海水温度海域的海水自然冷却难题。

海底数据中心的高功率密度、绿色节能等技术优势有望引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变革,将成为行业新趋势。

最近,一则国际新闻揭开了另一家公司的神秘面纱。一家名为海底云(Subsea Cloud)的海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公司,日前宣布了其三个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据悉,其计划在美国华盛顿州安吉利斯港附近海域,水下约9米处,部署一个长度为6米的集装箱吊舱,该吊舱可容纳800台服务器,随后将逐步扩展到100个吊舱。

关键词: 海底数据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