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消费板块和其他零售股都集体上涨,商场和超市似乎迎来了一年中最好的旺季。然而,与大众的想象颇有偏差的是,就在年关将近的消费黄金期,零售巨头家乐福居然传出了面临倒闭的消息。
(相关资料图)
说起外资零售在中国的几个大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这个零售界的巨头曾以338亿元的销售规模排名全国零售第二,尽管近年来发展和业绩都差强人意,但如果说它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听起来仍然让人难以置信。
事实上,近年来门店数量不断缩减,净亏损也在不断扩大,昔日叱咤零售行业的风光已经是过去,如今的家乐福的确难以为继,在互联网电商、新零售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代表传统零售的时代落幕,退出行业主流竞争也不会是个例。
这家源自法国、距今已有64个年头的零售巨头既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也是世界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还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巅峰时何其风光无限,自1995年进入中国后,短短几年发展迅猛,上百家分店受到的火爆程度,绝不亚于今天任何的一家网红店。但从2009年开始,业绩以每年10%的下滑幅度逐渐衰退,然后在2019年以48亿的价格卖身苏宁,成为当年业界的一大震撼新闻。
曾经倍受欢迎,哪怕时代因素影响,原本应该体面的告别,偏偏还是逃不过狼狈退场的宿命,那些年的家乐福究竟是做错了什么,才会落得被中国消费者抛弃的结局?
01、负面新闻不断,被“嫌弃”早有伏笔
家乐福最近登上热搜,是因为1月9日的一则新闻,多地居民反映,家乐福购物卡消费受限,部分货架出现空置现象。这个兆头和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颇为相似,但物资短缺和库存告急完全是两回事,再说,即使受环境因素影响,购物卡也不可能消费受限。这一个明显的信号,不就是在释放家乐福将有巨变的信息吗?
联系到那些年在家乐福身上所发生的种种“不祥之兆”,这个多年的零售巨头要逃离中国市场,恐怕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2008年奥运会前夕,因为中国多地的火炬传递仪式,在家乐福超市前被闹事者破坏,导致火炬中途熄灭,成为14亿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从这一年开始,家乐福也在中国陷入了诸事不顺的怪圈,深陷巨亏漩涡,直至被身后的大润发超越,和身前的沃尔玛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2012年,业绩和利润双双下滑,而其后的2017年,业绩下滑幅度到了5%,一举登上全球业绩最差市场的“黑榜”。
02、家乐福亏损仅仅是因为“火炬事件”吗?
很多人都说14亿中国人既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讲情怀、最强调爱国的市场,比如当年几乎和家乐福“火炬事件”同时发生的汶川地震,加多宝就用捐款一个亿收获了无数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则用“报复性消费”来回哺加多宝,一举将它推上“第一饮料”的王座。但如果说家乐福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急转直下,仅仅是因为“火炬事件”,则有些牵强和片面。
真正让这个零售巨头衰败的原因,恰恰是内部控制系统混乱,让原本信任的消费者失去耐心,原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度一点点被耗尽,将这些铁杆用户推向了另外的品牌商家。
家乐福被消费者提及最多的就是东西多、品种全、价格也不贵,但在2017年开始,家乐福账面的资产为负;2018年营业利润亏损4.12亿元,净利润则是负5.78亿元,上一年的2017年更是亏损高达10.99亿元;最近3年半更是亏损到了51亿元,颓势越发加剧。造成这一颓势的主因无疑是线下零售业态受互联网冲击巨大,而家乐福内部则是控制失衡,供应商断货抗争、内部员工受贿被查、被迫离职等多次出现,经营管理混乱可见一斑。
03、外部因素推波助澜,加速衰败
一个组织架构的崩盘,往往始于内部的“窝里斗”,如果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恶化,自身又毫无意识和急救措施,那内忧外患,足够击垮任何一个曾经强大的组织。家乐福无疑就是此中的典型。
相比于沃尔玛的“后知后觉”,发现亚马逊电商已经无孔不入,再去亡羊补牢,努力抢占电商二当家的位置,家乐福完全就是躺平和不作为。线上红利已经被第一波电商的巨头们争相蚕食,而这些巨头接着先后在线下不断加码,上演线下流量的残酷争夺,家乐福这种靠传统“一招鲜走天下”的老牌零售代表,自然就成了线上线下围追堵截的牺牲对象。
随着阿里巴巴先后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陆续强势布局线下零售;腾讯则用相同的方式与之分庭抗礼,重塑格局,家乐福最终成了苏宁的口中之物。当年用5年时间开30多家分店的家乐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亲眼目睹了新零售的改天换地。
结语:2004年家乐福在全球500强中排行第22位,当时正处发展黄金期的零售巨头可谓风头正盛。然而,这家半个世纪以行业领跑之姿运营的巨头企业并未意识到通过积极的多项举措优化商品供应链,带给消费者更多丰富的商品选择,反而躺在零售界“黄埔军校”的昔日辉煌上裹足不前,最终被时代抛弃,黯淡退出主流,这恐怕也是“物竞天择”法则一个最好的案例。
原文标题 : 家乐福:深陷巨亏漩涡,零售巨头也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