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博望财经
一张无厘头的“申诉函”直接将长安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
6月6日,网络上突现一份题为《保护中小汽车零配件实体企业刻不容缓——致长安汽车采购部的申诉函》(以下简称《申诉函》),直指长安汽车扣押供应商10%货款。据该申诉函显示,3月28日长安汽车采购部门向数百家供应商发函称,“为应对价格战引发的部分车型滞销,通知将扣除10%的供应商货款”。
另外,申诉函还指出,“长安汽车扣押货款行为不仅无视供应商多年付出,更涉嫌违法违规。被抽走的10%货款是众多供应商生存利润空间之一,长安的做法将使配套企业处于危机之中,甚至导致其倒闭。”
随后长安汽车紧急辟谣,声称从未收到任何供应商发来的“函件”,同时表示,“因原材料价格变动、需求变化、技术创新等原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每年磋商供应价格,是汽车行业的一贯做法。采用的方式均基于长安汽车与零配件企业的商务谈判,结算价格均按照商谈后签订的商务合同执行,该函件所述‘直扣产值’、‘直扣货款’等内容系不实信息”。长安汽车还表示,“已就该函件涉及的诋毁商誉行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事情的真想有待有关部门的调查公布,但事件所涉及的长安汽车近段时间过得“并不好”。
反映在二级市场,受上述事件影响,长安汽车股价受到巨大冲击,6月7日股价跌2.78%至11.53元/股,仅1日市值就“蒸发”30多亿。截至发稿前的6月9日,收于12.07元/股。
资料来源:百度股市通。
业绩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收345.56亿元,同比下降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81亿元,同比下降34.75%。
资料来源:长安汽车2023年一季度财报。
销量方面,2022年前五月长安汽车总销量仅91.83万辆,同比下降10.65%。
作为老牌车企的长安汽车能通过深化合作、加速出海走出困境吗?
01
行业内卷成主旋律,降本增效为共识
近期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互撕”事件引来一帮吃瓜群众,结果是两败俱伤。但事实上,今年2月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也曾“互怼”过,但结果是好的,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一封署名“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函。函中表示,“2月23日,吉利汽车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知识产权,长安汽车要求吉利停止相关行为”,同时长安汽车还表示,“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
吉利汽车紧急回应称,“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本以为是场剑拔弩张的“战斗”,但最终以“和解”而告终。5月,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
无论结果如何,车企间频繁“互撕”的情况直指行业竞争加剧,尤其是“价格战”打响以来,竞争更是进入了白热化,“内卷”更是成为最鲜明的特点。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表示,“今年以来,‘价格战’已使得一些车企举步维艰,未来三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残酷的淘汰赛”。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同比增长1.97%至2054.3万辆,其中传统能源车累计零售同比下降13.34%至1486.8万辆,已连续三年下滑。
降本增效成了行业共识,长安汽车也不例外。
对此,长安汽车总会计师张德勇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时曾表示,将从强化电动产品定义、改善电动产品效益以及全方位、持续降本三个方面着手。就拿改善电动产品效益来看,长安汽车将通过推动电动产品的平台化、包括模块化来形成规模化的降本优势,推动关键零部件降本来达成关键节点的成本下降。
02
深度合作,为转型做铺垫
长安汽车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发动机的研发、生产,采取“自主与合资并重”的经营模式,先后推出了包括CS系列、逸动系列、UNI系列、欧尚系列、神骐系列等一系列经典自主品牌车型,以及打造了深蓝SL03、阿维塔11、Lumin、奔奔E-star等新能源车型,合营企业拥有新一代蒙迪欧、探险者、冒险家、飞行家、昂克赛拉、CX-5、CX-30等多款知名产品。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积极发展移动出行、汽车生活服务、新营销、换电服务等新业务,加快探索产业金融、二手车等领域,以构建较为全面的产业生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在转型的过程中,长安汽车始终坚持友好合作,“构建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是被多次提及。
今年年初的2023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面向未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该是‘世界一流、战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共同体,即,从传统买卖向战略合作、长期关联关系转变,与合作伙伴融合共生、携手共进,实现各方效率更高、成本更优、用户体验更好”。
此外,朱华荣还表示,“将以‘平等互信、透明安全、协同韧性’为原则,全面构建面向客户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通过合资、包线、互投、参股等方式,深化战略合作,形成利益捆绑,实现风险共担。”
以新技术突破为例,长安汽车将积极推进“技术联合开发、成本共同分担、产权成果共享、后期收益分享”的合作模式,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除了和吉利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长安汽车还与百度等强强联合,均在为顺利转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做铺垫。
03
加速出海,构建全球化格局
出海,也被长安汽车提上了日程。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以“海纳百川”计划为主题,强势按下出海“快进键”,同时还制定了“2030年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等多个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
长安汽车之所以此时选择“出海”,并非盲目跟风,而是看上了海外市场这块“大蛋糕”。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4.4%至311.1万辆,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更是增长1.2倍至67.9万辆。另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汽车累计同比增长80%至193.3万辆,其中5月单月出口汽车同比增长92.95%至43.8万辆。根据乘联会预测,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或将达到400万辆水平,有望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以市场换技术”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国车企正在“加价出口”。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为1.29万美元,2022年已涨到了1.89万美元,平均每年上涨1500美元。
在市场规模、技术储备、体系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等加持下,正是长安汽车出海的底气。
今年长安汽车将陆续推动宁德时代电池合资项目、斯达半导体合资项目、东盟基地建设等项目落地,提高产业链韧性,快速拓展海外市场。
未来,在“五大布局”的统筹下,长安汽车将把高品质的智能低碳产品布局全球,到2030年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打造2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超过50万辆的产能、海外网点数量突破3000家。同时,长安汽车将加快布局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2030年之前将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
毋庸置疑的是,虽然海外市场“钱”景还不错,但仍面临着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问题,长安汽车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原文标题 : 被“莫名”申诉函推至风口浪尖,长安汽车真实情况如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