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动青春 “运”育未来,第十七届上海市运动会落幕。四年一届的市运会是上海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和青少年体育赛事,也是检验上海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成果的一大舞台。自2019年起,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开展本市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从该体系走出的青少年运动员们正陆续踏上市运会舞台。借市运会召开的契机,本报记者走访20所“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龙头”学校,就体教融合在上海校园的发展现状展开系列报道。
——编者按
“我们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从课表安排上就看得出,体育课是我们课表第一个排定的科目,击剑、棒垒球等课程基本被学生秒抢!”甘泉外国语中学是一所以日语见长、多语种发展为特色的高中,说起体育学科,校长杨云告诉记者,“在我们学校,体育是龙头学科,是我们强势发展的学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2000年起,甘泉外国语中学设立击剑特色项目;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6年成为上海市第二批体育专项化试点学校,同年成立校办击剑(佩剑)二线队。2022年,甘泉外国语中学成为市级“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的“龙头”学校,第一次面向全市招收优秀击剑学生运动员,在向上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同时,学校利用优势资源向在校生普及击剑、棒垒球、武术、健美操等特色运动项目。
“我们击剑馆有一条专业的金属剑道,两条训练剑道,三台裁判器。”据甘泉外国语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卞利萍介绍,学校为选课学生免费提供服装、头盔等专业装备,并做好洗晒服务;学生如果能在高一“抢”到击剑专项课,就可以跟随专业老师进行为期三年的训练。
“每周四节击剑专项课,经过三年系统化的长期学习,击剑可以成为许多孩子的附加技能。”该校体育教师兼击剑项目负责人张灵告诉记者,高中三年击剑专项课的上课内容层层递进,“高一学习技术体能、规则、礼仪;高二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实战;高三则让学生们自己组织比赛、担任裁判,感受个人赛和团体赛的乐趣。总而言之,三年下来,学生既要会比赛,又要能判罚。”
甘泉外国语中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向更多学生普及击剑运动。据卞利萍介绍,作为一所初高中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学校初中部的体育课更注重“兴趣化”,每个年级学生可以更换体育选项课,体验两三种不同的项目;高中部则更注重“专项化”,从八项体育专项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棒垒球、击剑)中选一个项目连学三年。高中的体育选项相当火爆,以击剑专项课为例,每班24个名额总是一抢而空。作为学校的佩剑教师,张灵现在教授的专项课学生数量超百余名,日常管理着七个年级的23位佩剑队选手,其中六人是二线队队员。
“不单单是通过‘一条龙’升上来的优秀体育学生,我们的普通学生通过高中专项班学习,也有机会代表普陀区参加四年一届的市运会。”张灵说,上一届市运会,六个专项班的普通生和普陀区少体校队员一同参赛,其中两名普通生获得了团体银牌的佳绩。直到现在,这两位学生还经常和张灵提起那段难忘的旅程,“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参加市运会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其实成绩是次要的,但整个参赛过程对他们是一种特殊的体验。竞技体育的魅力还是要到赛场才能展现出来。”本届市运会,甘泉外国语中学派出的垒球队就是由专业队和专项班学生混合编队。卞利萍告诉记者,“这些专项班的普通生第一次打比赛,心情肯定有些紧张,比赛刚开始,他们不敢上场打,可是到后来,他们吵着和教练说‘我来上,我来上’。”
三年的体育专项课学习和参加市运会的难得机会,让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学生收获了别样的高中生活。“求真、达理、乐群、健魄是我们的校训,旨在培养有教养、有个性、有竞争力、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校长杨云说,甘泉外国语中学不断探索体育如何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目标。除了在体育专项课设计上花心思外,学校还通过“进路(来自日语,意为升学)指导中心”,充分利用外国语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优秀体育生的未来出路出谋划策。除国内的考试通道外,“今年我们正在积极和日本顺天堂大学体育健康运动学院进行对接,一些国外名校的运动相关专业也将向学生开放。”
作者:吴姝
编辑:陈海翔
责任编辑:沈雷
图片:学校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